阿拉伯语,即阿拉伯人的语言,属于闪含语系-闪米特语族,使用阿拉伯字母,主要通行于西亚和北非,现为18个阿拉伯国家及4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。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2亿人。阿拉伯语为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,在全球范围使用者总计目前已经突破4亿人。阿拉伯语方言多且差异大,标准阿拉伯语则是以伊斯兰教经典《古兰经》为准。
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母语,也是全世界近十五亿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所使用的语言,每天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用阿拉伯语诵读“安拉呼艾克巴尔”(真主至大)的同一声音。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,阿拉伯语曾是整个中东和西方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。
阿拉伯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:句式具有音乐美感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、词汇量丰富。许多字符具有共同的结构和元音分布。因而在字符的种类、音符、数量上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和排列即可产生精美绝伦的韵律感。这便为阿拉伯语修辞中的“谐音”奠定了语音方面的基础。
众所周知,阿拉伯人以其“舌头”闻名天下,除去阿拉伯语字母本身具有乐感外,还与修辞中谐音的的作用密不可分。许多阿拉伯语演说家在演讲过程中体现出的铿锵气势,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极富感染力的句式,就得益于阿拉伯语修辞的使用。
阿拉伯语词汇量的丰富体现在根词数量大,派生词多,许多词具有高效性。例如与“水”有关的词义就有一百七十余个,表示各种母驼的词有三百五十五个。并且它在同一类事物的划分方面做的非常细致,比如“风”这一单词,微风,飓风,暴风等均表达不一,在特定的语境下会使用到不同的词汇。一方面,充沛的阿拉伯语词汇衍生出了很多阿语近义词和反义词,为阿语修辞中借代、映衬、对偶等修辞手法提供了有力根基;另一方面阿拉伯语修辞也为扩大阿拉伯语词汇量做出了贡献。例如:近代武器中的“步枪”在阿拉伯语中用“榛子”这个单词的从属名词来代替,他的产生便是通过修辞的途径。因为步枪的子弹形似榛树的果实,于是就用它来指代步枪。再如,中世纪阿拉伯人常用“蓝敌”这一词组来称呼仇敌。这是因为古代阿拉伯人把罗马人视为宿敌,由于罗马人大都长着蓝眼睛,故阿拉伯人把他们称作“蓝敌”,继而把所有的仇敌都叫做“蓝敌”。
除去阿拉伯语语言特点与修辞间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,阿拉伯语语言风格的形成也得益于修辞格的妥当运用。例如:阿拉伯诗歌中巧用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了豪放雄浑的诗风;运用比喻、对偶、骈句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藻丽绚烂的风致;运用双关、委婉、妙答、似褒实贬、似贬实褒等修辞手法塑造了蕴藉含蓄的韵味
此外,阿拉伯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分支,对其他语言学科有一定的影响。因阿拉伯语修辞涉及的范围较广,因而不同阿拉伯语修辞的使用与不同的语境相互关联,而不同的语境渗透出不同的语言风格。例如有:谈话语言反映出语言的口语化和大众化,文学语言塑造了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感,商业语言体现了语言的通用性和准确性,政治语言折射出语言的庄重感和高度概括性。